千古儒学· 萃兹一藏· 故家乔木· 文献旧邦
—天府书展四川大学出版社
“巴蜀文化·儒藏·巴蜀全书”新闻发布会召开
2019年11月30日上午11:30,“巴蜀文化·儒藏·巴蜀全书”新闻发布会在新世纪会展中心四川出版活动区召开。新闻发布会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主办,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、省社科联机关党委书记张志怀、课堂内外总编简渠、成都地图出版社社长鄢来勇、 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舒大刚、国家一级学会朱子学会理事、四川省朱熹研究会会长郭齐、四川大学古籍所副所长、研究馆员、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尹波、 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、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杨世文出席发布会,此外《儒藏》《巴蜀全书》编纂团队四位专家莅临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巴蜀文化与《儒藏》《巴蜀全书》的文化会讲。

巴蜀文化即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合称,她源远流长,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,名家辈出,思想独造,文采斐然,影响深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方面,四川省走了全国的前列,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的组织、关心和支持下,两大文献整理出版工程——《儒藏》、《巴蜀全书》得以执行实施,并且取得了令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成果。

千古儒学,萃兹一藏。《儒藏》是汇聚中国历代儒学成果的大型丛书,是孔孟以来历代儒家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,是对2500年间儒家各宗、各派、各类成果的最大结集,共收录自先秦至清末(或民初)儒学文献5000余种。《儒藏》编纂出版工程从1997年就开始启动,先后被列入“国家211工程”“国家985工程”重大项目,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,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资助项目,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资助项目,“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”项目,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,贵阳孔学堂资助重大项目等。《儒藏》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,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。全书为精装本,分为史部274册,经部256册,论部114册,共计644册。目前已出版453册(史部274册,经部179册),剩余部分预计于2020年全部出齐。
为了尽可能多地收录儒学资料,《儒藏》采用“丛书”兼“类书”的办法处理各类文献。在编纂体例上,《儒藏》参照《大藏经》《道藏》的编纂体例,新创“三藏”“二十四目”,形成以儒学为主题,以“儒经”“儒论”“儒史”为基本框架的著录体系。《儒藏》一经出版,就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,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新华网等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。二十年来,《儒藏》推出的数批成果,已赢得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,被誉为“文化复兴的圆梦工程”“千古儒学第一藏”“用书籍构筑起来的儒学史”,成为与《大藏经》《道藏》鼎足而三的中华文化标志性成果。川大《儒藏》具有“规模宏大、体例新颖、分类合理、学术性强、正确率高、使用方便”等优点,为目前儒学研究急需的资料书和工具书,将成为中国文化自信自强、走出去的重头产品,为儒学的现代复兴、中华文化的全面振兴,提供最精确全面的服务。

睹乔木而思故家,考文献而爱旧邦。《巴蜀全书》收录和整理巴蜀历史文献的大型丛书,于2010年1月经由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议批准为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;同年四月又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,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。该项目系对现今四川省、重庆市及其外围亦属传统“巴蜀文化”区域内的各类古典文献进行系统调查、整理和研究,实现对巴蜀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、体例最善、编纂最科学、使用最方便的著录和出版。目前《巴蜀全书》已出版60种(其中,“精品集萃”系列18种,“联合目录”系列4种,“珍本善本”系列24种,蜀学丛刊系列5种,其他辅助研究系列12种),省内出版工作主要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和巴蜀书社共同承担,四川大学出版社已出版10种,其中《三苏经解集校》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,在“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绩效考评”中被评为优秀,并荣获四川省第二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它是四川建省以来规模最大、跨时最长、体例最新的文献调查、整理和出版工程,内容涉及山川地理、民俗风情、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宗教、哲学、历史、文学、科技、医药等领域,号称“川版《四库全书》 ”。获得各类奖项19项,其中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7项,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3次;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两次滚动资助,得到全国专家好评。编纂组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,向川渝两地图书馆、全国省市图书馆、211及985高校图书馆以及海内外研究机构及学者,广泛赠送《巴蜀全书》阶段性成果。目前已经累计赠送图书一万八千余册。《光明日报 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《四川日报》《成都日报》《华西都市报》《文汇报》《四川大学报》等多家媒体相继对《巴蜀全书》出版成果以及学术活动进行了专门报道。目前,《巴蜀全书》有多项成果已经结题,即将进入出版环节,不久的将来,会有更多著作出版面世,为传承和弘扬巴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。

发起和承担《儒藏》《巴蜀全书》编纂工作的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,继承弘扬了蜀学传统,1983年由徐中舒、缪钺、杨明照等先生创办,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单位、全国“历史文献学”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,与国际儒学联合会、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建“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”,设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——“儒学研究中心”。
承担《儒藏》出版和大部分《巴蜀全书》出版工作的四川大学出版社。是直属教育部,由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,为首批“四川省重点文化企业骨干企业”,具有图书、音像、电子、互联网出版资质,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、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(九科)。依托四川大学百年名校悠久的历史、厚重的文化积淀及学科优势,秉承 “倚百年名校,出图书精品”的宗旨,出版了大批精品图书,形成了鲜明的出版品牌,主要优势领域为古籍整理图书、医学图书、人文社科图书、家庭亲子及心理类图书等,代表图书有《儒藏》、《巴蜀全书》、《甲骨文献集成》、《宋代诏令全集》、华西医学丛书、符号学丛书、青少年心理深呼吸丛书等,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市场均有较大影响。近年来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9项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8项,以及四川省重点规划项目、重点资助项目多项。400余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:获得第八、十、十一届“中国图书奖”,第三届“中国出版政府奖”提名奖,第四届“中华优秀出版物奖”提名奖;获得四川省第十三届 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2017年度“加拿大总督奖”;获得第一、三、四届“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”共20项,各年度“四川图书奖””四川出版奖”共25项,第十五次、十六次、十七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共86项。社长王军同志表示,未来会继续响应习总书记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提高文化自信的号召,振兴四川出版,继续努力推进《儒藏》《巴蜀全书》的出版工作。